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南北大動脈──中山高速公路系列 :南方兩顆明亮之星──台南高雄的康莊大道(仁德系統-高雄a)

照片日期:直接標注在照片說明文字
clip_image002 

 
中山高速公路是台灣南北的大動脈。中山高為1970年代十大建設的產物,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這條高速公路的前身是從台北市到基隆市(今台北市南京東路到國到一號基隆端交流道)的麥克阿瑟公路(北基新路),為雙向兩線道無分隔島封閉式高速公路。至今中山高已經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本篇介紹的是國道一號仁德系統-高雄段。中山高在此路段中,仁德系統至楠梓原為雙向四線道,楠梓至高雄為雙向六線道。在民國2008年9月員林高雄段拓寬完成後,本來四線道變六縣道,六線到變八線道,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樣子。只可惜筆者沒有拓寬前的照片。
相關資訊:
里程:仁德系統交流道330k-高雄交流道A367k
途經交流道:路竹、高科、岡山、楠梓、鼎金系統
速限:仁德系統-楠梓 110km/h,楠梓-高雄100km/h
車道:仁德系統-楠梓雙向六線道,楠梓-鼎金系統雙向八線道,鼎金系統-高雄A雙向十線道
銜接高快速公路:台86(仁德系統)、國道10號(鼎金系統)
筆者從兩年前就把握每次上高速公路的時機,收集各種照片。現在筆者把精選照片給看倌們瀏覽。
本文從台86 5k台南交流道開始紀錄。
clip_image004
▲圖片 1 省道台一線上,台86預告(2011/7/4)

▲圖片 2 台86台南交流道,此為西行匝道往灣裡、永安街(今永成路) (2011/7/4) 
** 上圖在2012/6/28更換

▲圖片 3東行匝道預告。以前這個牌子只有寫「歸仁」,下面沒有加上國道一、三號的梅花(2011/7/4) 
 **上圖在2012/6/28更換
clip_image010
▲圖片 4匝道一景,前方為東行出口匝道(2011/7/4)
clip_image012
▲圖片 5台86東行匝道(2011/7/4)
這段台86快速公路速限為90km/h,從這邊到國道一號可以避開仁德交流道的壅塞,而且前往高雄會比較方便。
clip_image014
▲圖片 6這邊是以前的通車起點,所以前方才會有個牌子「快速公路通車起點」。但是後來灣裡段通車了,所以這個牌子「起點」兩字就被拆掉了,就像圖片中只剩「快速公路通車」的怪異情形。不過這個牌子現在已經消失了。(2011/7/4)

▲圖片 7台86 6k,這座橋跨越了台鐵,是台86特色地標,感覺有點像台北台15線西濱公路起點的關渡大橋(2011/7/4) 
**上圖在2012/6/28更改
clip_image018
▲圖片 8同一座橋,這是在西行方向拍的。這座橋的夜景非常美麗,讓人不禁被這光影給觸動。(2012/2/6)
clip_image020
▲圖片 9東行,奇美博物館預定地(2012/2/25)
不久後,就會碰到仁德系統交流道,可以銜接國道一號,開始這篇記行文的重點。
clip_image022
▲圖片 10 筆者親自繪製的仁德系統交流道示意圖
clip_image024
▲圖片 11出口預告牌,注意拼音「Gueiren」「Lujhu」(2011/7/2)
clip_image026
▲圖片 12現在已經被改成可惡的大陸漢語拼音。注意拼音「Guiren、Luzhu」(2011/10/8)
clip_image028
▲圖片 13每年過年,國道一號、三號都會進行高乘載管制。在高速公路入口處會被攔下,交通警察會看你的車子是否載了三人以上。若是不符規定,車子無法進入入口匝道。(2012/1/24)
clip_image030
▲圖片 14交流道的夜景照片,路燈亮點勾勒匝道形狀,可謂為藝術(2012/2/24)
clip_image032
▲圖片 15往高雄請靠右邊行駛(2011/7/4)
clip_image034
▲圖片 16國道一號南下(2011/7/4)
clip_image036
▲圖片 17仁德戰備道,這邊有許多石化廠之類的工廠(2011/7/4)
在興建中山高時,在中壢、花壇、民雄、麻豆及仁德路段興建了戰備道。戰備道路段的特色是:沒有護欄、道路寬敞、分隔島為可移動的紐澤西塊。戰爭時,把紐澤西塊移除,即可作為飛機起降的跑道。而且你可以發現,戰備道路段是沒有貓眼石的。不過在中壢、花壇的戰備道,左方還有很大一塊非車道空間,固定距離就會有斜線,而後來拓寬路段的戰備道就沒有這樣子做了。
 **17-1  2012/6/28補充,仁德戰備到清晰照片
筆者小時後常常經過中壢戰備道。當時路邊是連緣石都沒有,但後來戰備道的加上緣石了。(現在中壢戰備道已經除役了,不再有戰備道身分)
 **17-2  2012/6/28補充,本來第一車道應該會預留空間或畫斜線的
clip_image038
▲圖片 18戰備道結束,道路寬度縮減(2011/7/2)


clip_image042
▲圖片 20仁德服務區,前方橫向為連絡南北向服務區的行人陸橋(2011/7/4)
clip_image044
▲圖片 21就近為陸橋取景,右側可以看到服務區匝道(2012/1/24)
clip_image040

▲圖片 22經過仁德服務區時,可以看到橫向的台鐵沙崙線。沙崙但線不斷讓往來高鐵站與市區的旅客更加方便,也讓從歸仁來市區的通勤族有了新選擇。筆者每年過年 前往新竹必定會使用這條支線。(2011/10/8)
** 上圖在2012/6/29更正
clip_image046
▲圖片 23仁德服務區內部,前方橫向為國道一號主線。這邊是南下的服務區(2011/2/26)
clip_image048
▲圖片 24這是個小巧精緻的服務區,是國道一號最後一個補給站,讓舟車勞頓的旅途前往高雄前稍稍休息(2011/2/26)

clip_image002[7]
▲圖片 25接近路竹交流道,右邊護欄上可以看到霧燈--起霧時這燈會亮,是黃色的燈(2011/10/8)
 **25-1  2012/6/14補充,這天狂風暴雨,在路竹交流道前的警示燈會亮「雨,慢行」。若是起濃霧,這也會顯示「霧,慢行」

 路竹交流道為下一個交流道。筆者曾經看過「用心看台灣」節目撥放此段拓寬前的照片,預告牌並不是現在這樣的。
clip_image052
▲圖片 25 筆者親自繪製的路竹交流道示意圖及昔日匝道路線圖
clip_image054
▲圖片 26 338k路竹交流道(2011/7/2)

**26-1補充 2012/6/28

筆者在2005年到漁人碼頭遊玩時,要返回高雄,就是從這個交流道上來的。當時一上來,你可以看到紐澤西塊把車道緊緊夾住,上面有很多警示燈,整個看過去,護欄上緣都是紅色的。主線只有兩個車道,沒有路肩,很容易塞車。在以前,從桃園到高雄總要花上5-8個小時。
若讀者您是茄定、路竹、阿蓮、田寮、旗山的人,應該知道一條公路「線道184」。但您有沒有發現,這條184好像消失了。其實這個「台28線」就是原來的184。這條路線是在國道三號田寮交流道通車後,縣府希望這車流增加的道路可以給公路總局養護而申請升級,於是這條路在2004年就變成台28線。
其實,在這邊剛拓寬將近半年,上面的版子是184的公路標誌。後來,高公局便趕緊改成台28線。台28線早在拓寬完成前就升級了。
而拓寬期間,交流道並沒有掛上大牌子,而只是使用一個輔助牌寫「(台28標誌) 阿蓮 路竹 右線」而已。
clip_image056
▲圖片 27拓寬期間各交流道常用的臨時牌形式
clip_image058
▲圖片 28路竹交流道最原始的牌子應該是長這樣子
clip_image060
▲圖片 29在2001-2004年,曾經試辦過交流道編號的出口牌
clip_image002[9]
▲圖片 30北上方向入口有一個環狀匝道,從這裡可以看到兩條匝道各自有紅綠燈(2012/1/24)
clip_image064
▲圖片 31南下入口匝道(2012/1/24)
接著帶各位來看看底下台28線的風光。這條路只有車,沒什麼民宅。往西邊走到竹湖陸橋下,可以看到龍發堂。
clip_image066
▲圖片 32從台一線接上台28竹湖陸橋,往前大約4公里即可接上國道一號。過橋後馬上就可以看到龍發堂的牌子。(2012/3/24)
clip_image068
▲圖片 33國道一號南下入口,槽化島上種植得五彩繽紛。(2012/3/24)
clip_image070
▲圖片 34同一個地點,在6年前景觀完全不同,令人有時光飛逝之嘆(2012/3/24)
你可以看到高速公路設置的旅行時間標誌版。台中路段最先開始設置這種資訊版,測試一段時間後才遍及全部的國道。
clip_image072
▲圖片 35最近國道增加不少高科技的設備(2011/7/2)
下一個交流道是這幾年才新通車的交流道──342k高科交流道。筆者見證了它從不存在、興建道完工的過程。只可惜沒有當時的照片。
clip_image074
▲圖片 36筆者親自繪製的高科交流道示意圖
clip_image076
▲圖片 37高科交流道(2011/7/2)
高科交流道是在2007年完工的。不過在完工前筆者曾經看過這樣的牌子,但完工後膠布還沒斯下來就不見了。
clip_image078
▲圖片 38還沒見過這個牌子的真面目,這個牌子就消失了
讓筆者帶領各位看觀看看這高科交流道的真面目。

**  2012/6/29補充 筆者將會另行撰文介紹高科聯絡道


clip_image080
▲圖片 39高科交流道的夜景(2012/2/24)
clip_image082
▲圖片 40匝道立刻從二線道變成一線道。左側有預留以後施作往東方向匝道的接口(2012/2/24)
clip_image084
▲圖片 41往西匝道。紅圈處可以發現這一小段護欄是紐澤西塊圍起來的,以後可以直接在段面處施作匝道。不過短期內好像沒有聯絡道東延計畫(2012/2/24)
clip_image086
▲圖片 42聯絡道具有快速公路規格。聯絡道第一個出口為高7鄉道。(2012/2/24)
clip_image088
▲圖片 43第二個出口-高雄科園東側基地。而往前為西側基地的出口。分隔島右邊是機車道,可以讓機車跨過底下的台鐵。(2012/2/24)
clip_image090
▲圖片 44東側基地下匝道後可以接上路科二路。右轉或直走皆可通往台一線。可以看到高雄園區目前還沒有什麼發展。(2011/2/26)
clip_image092
▲圖片 45從台一線看橫向高架聯絡道。(2012/2/24)
clip_image094
▲圖片 46從國道主線看高科交流道。這個交流道是半個四葉型交流道,以後聯絡道說不定會往東延伸,交流道還可以變成系統交流道。地面上的虛線為與前車距離的參考線,共有兩區,一區三條線,間隔50m。(2011/7/2)
clip_image096
▲圖片 47南下343k(2012/1/24)
clip_image098
▲圖片 48你能夠從此圖中猜出一間書局/出版社的名字嗎?(2012/1/24)
clip_image100
▲圖片 49即將進入中山高最後一個收費站-岡山收費站。道收費站前總是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指示牌。(2012/1/24)
clip_image102
▲圖片 50原本中山高的地磅站都是在收費站後面。新闢建的高速公路或是中山高拓寬後的路段,地磅站都改成再收費站前面。你看,一個小小的地方也可以看出時代的不同。(2012/2/25)
岡山收費站和一般收費站不同的是,由於這個是端點收費站,在最外側還提供另一個小型車調撥車道。
clip_image104
▲圖片 51岡山收費站(2011/10/8)
clip_image106
▲圖片 52岡山收費站全景(2012/1/24)
clip_image108
▲圖片 53收費站前面的地磅站,可以看出這是後期的形式(2012/2/25)
在實施電子收費之前,收費站路段中間是沒有分隔島,只有臨時性的圍阻體而已。中間數個車道是調撥車道,可以依據車流調整分隔的位置。但有了電子收費,高公局就取消調撥車道,中間以紐澤西塊分隔。(2012/1/24))
clip_image110
▲圖片 54Wiki-從Wiki找來的舊圖片,可以看到以前收費站的車道配置。圖為中山高泰山收費站,是全中山高規模最大、唯一附有緊急滑行道的收費站。不過以前收費站分隔大多是用交通錐,而圖片中的輪胎是引進法國之輪軸式手控調撥系統,2000/7/12起於泰山收費站南下及北上方向各設置一組試辦。
clip_image112
▲圖片 55道路重新整裝,繼續往高雄前進(2012/1/24)
接著是349k岡山交流道,連接縣道186。這個交流道算是元老級的交流道。筆者在高科交流道通車前也經常使用這個交流道去岡山。
clip_image114
▲圖片 56岡山交流道出口牌(2011/7/2)
clip_image116
▲圖片 57筆者親自繪製的岡山交流道示意圖
這個交流道南下只有一個出口,但在北上以前是有兩個出口的。分別為349B燕巢方向與349A岡山方向。北上往岡山方線的匝道是一個環型匝道。拓寬時,曾有一小段時間環型匝道是被封起來的,而燕巢出口臨時弄一個左轉道給往岡山的車輛使用。所以這個交流道曾經當過數個月的鑽石型交流道。拓寬完成後,交流道又變回一葉型交流道。不過北上的兩個出口已經被整合在同一個集散道。
中山高以前的環型匝道和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是分開的,所以一個交流道有時會有兩個出口。不過後期興建的交流道或拓寬後的路段,環型匝道和直接式匝道都會被整合在集散道(Collector/distributor road),減少交織路段(Weaving)造成的車流混亂。
現在想要看到匝道分開的交流道,你可以在新竹系統交流道、桃園(南崁)交流道等地方看到。
clip_image118
▲圖片 58南下出口,往燕巢車輛需要等紅燈左轉。(2012/1/24)
clip_image120
▲圖片 59從岡山交流道,車就開始多了。(2012/2/25)
clip_image122
▲圖片 60施工時用的臨時號誌,在施工完成後還沒拆掉前,就先轉成側向的,真有趣。(2012/2/25)
clip_image124
▲圖片 61為了處理岡山道高雄間的車流,你有發現這個交流道匝道設計的玄機嗎?(2012/2/25)
clip_image126
▲圖片 62小時後每年大年出二筆者全家從新竹直奔高雄,筆者看到這個景象就知道高雄快到了。不過唯一不同的是--當時這邊一個方向只有兩個車道。另外前左方和前右方土丘上是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的兩個校區。(2012/2/25)
在楠梓交流道前,你可以看到各種輔助牌。這個交流道形式簡單,方向卻很複雜,可以參考附圖的動線。
clip_image128
▲圖片 63楠梓交流道的輔助牌,補充牌面資訊的不足。(2012/3/24)
clip_image130
▲圖片 64筆者親自繪製的楠梓交流道示意圖
clip_image002[11]
▲圖片 65 365k楠梓交流道,出口預告為台22 大社 楠梓(2011/7/2)
clip_image134
▲圖片 66Google-北上出口預告為 183縣道 楠梓 仁武
clip_image136
▲圖片 67楠梓交流道北上一景,牌面由左而右為旗山、楠梓、大社。匝道左邊往台22,右邊往興楠路。(2012/3/24)
接著就來到了楠梓交流道。但為什麼南北向出口預告是不同的呢?原因是這大牌的公路指標與地名都是使用匝道下去第一個橫向道路作為牌面內容。所以你看,台22和183縣道的方向完全不同,造成通往地名是不同的現象。
筆者在2012/3/24特地去楠梓交流道晃晃,給大家看看筆者的照片。
clip_image138
▲圖片 68這次來到同一個交流道,發現牌子變了。本來「九如路」的位置是寫高雄。私以為在此不適合直接寫上高雄交流道的路名,因為這邊還沒到高雄,應該讓駕駛者先了解大方向才對。另外這邊也加上了高鐵站輔助牌。(2012/3/24)
clip_image140
▲圖片 69楠梓交流道南下出口,往左往大社方向,往右邊往楠梓、旗山方向(台22) (2012/3/24)
clip_image142
▲圖片 70第一個匝道下去,橫向為台22。右邊往楠梓車站,往左邊東北方去旗山(2012/1/26)
clip_image144
▲圖片 71往大社方向,匝道往前一小段之後降到平面(2012/3/24)
clip_image146
▲圖片 72興楠路路口,往左往大社,往右往楠梓市區,往前為南下入口,而側車道可以通往縣道183去仁武(2012/3/24)
clip_image148
▲圖片 73指示牌內容放大(2012/3/24)
clip_image002[13]
▲圖片 74南下入口(2012/3/24)
clip_image152
▲圖片 75右邊平面道路是過了183線道後的入口匝道,在前面和這條匝道一同進入國道一號(2012/3/24)
clip_image154
▲圖片 76匝道進入國道後,直接變成第四車道,讓國道有著雙向八線道的規格直達高雄(2012/3/24)
從這邊開始,速線降為100km/h,別忘了放慢速度。這段拓寬前原為雙向六線道的規格。
clip_image156
▲圖片 77這段拓寬後,不知道為什麼連黃線左側也多了一個車道的空間。(2012/2/25)
clip_image158
▲圖片 78這黃線作側的空間真大,在2012/3/18發生的車禍時,左側的空間就作為排除車禍障礙時臨時的疏散車道。紅色圓圈處為清理護欄垃圾暫時放置的垃圾包,清潔車會來收走(2012/2/25)
clip_image160
▲圖片 79這段道路真是寬敞,可以說是「爽度報表」(2012/3/24)
我們就快到了中山高最後一個與橫向國道交會的交流道──鼎金系統交流道。筆者看過公路邦某一個網友的討論,國道十號以前是規劃為國道三號的終點路段,在左營結束。幸好沒有這樣做,不然左營塞到爆炸的車潮將會變成長期的停車場。
clip_image162
▲圖片 80筆者親自繪製的鼎金系統交流道示意圖。要特別注意,從左營往國道一號北上要走平面道路接上入口匝道,而往國一南下需要先上去國道十號才能走到南下匝道。
在4年前,筆者往西邊匝道走才發現──原來南下往西邊的匝道無法上國道10號,只能接上平面道路大中一路!這樣往高鐵站不但要忍受車陣,還要停一堆紅綠燈!幸好在1年後左右,高工局闢建了上橋的匝道,如手繪圖所示。
在這條匝道闢建前和闢建後的指示牌是不同的。可以參考附圖。
clip_image164
▲圖片 81左圖為筆者利用小畫家合成的圖片,呈現興建匝道前的指示牌。右圖為目前的指示牌。(2012/2/25)
現在讓我們來觀賞這個交流道的外觀。周瑜民和陳妍希主演的「這裡發現愛」連續劇中曾經拍過這個場景喔!
clip_image166
▲圖片 82鼎金系統交流道,這個場景曾經出現在連續劇帶客人小孩去高雄完的片段。這齣戲也達到觀光局的目標──推廣台灣到世界。這出連續劇也曾在日本播出(2012/2/25)
clip_image168
▲圖片 83現在這邊的指示牌也變了。不過筆者以為這邊不適合直接放上路名當作交流道預告(2012/3/24)
clip_image170
▲圖片 84從這邊可以看到這個交流道是多麼壯觀。距離我們最近的匝道是東向平面道路進入國一北上的匝道(2012/2/25)
clip_image172
▲圖片 85國10西向進入國一南下的匝道,以完美弧線畫過天際,橫向平面道路陸橋橫貫畫面,國一北上往國十東向的匝道在旁點綴,使整個景象充滿幾何的美感(2012/3/24)
在國一拓寬前,筆者過年從新竹、桃園往返高雄,在中二高通車後,都是走二高經國10再接國一的。
clip_image174
▲圖片 86國10西行,左邊弧線匝道是通往國一南下的,右邊的我就不用說了吧(2011/7/22)
clip_image176
▲圖片 87前方匝道入口為平面道路進入國10東行的匝道。要往國一南下的車輛在此需要上來國10(2011/7/22)
clip_image178
▲圖片 88筆者拍攝位置在鼎金系統1A出口,通往平面道路。而1B出口在筆者後方,是通往國一南北向的出口。你可以看到,對向車輛都塞住了。幸好現在國三的終點是在屏東林邊,不在這邊(2012/7/22)
clip_image180
▲圖片 89國道一號上,左前方為高雄市環保局中區資源回收場,右方為入口匝道。這個匝道總是擁有龐大車流 (2012/3/24)
  **89-1  2012/3/24補充,鼎金系統交流道北上預告,牌面依序為「岡山」「楠梓」「高鐵站」「國10 西 左營」「國10 東 旗山」

** 89-2 補充中央社-在同一地點,當時(2005/2/12)中山高仍未拓寬為現在的雙向八線道,只有雙向六線道。另外下次出口指標的樣式和前一陣子南下的「國1 南 高雄」類似。而出口編號是以前的樣式「364出口」。而為什麼不是362?因為以前這種標示方法是看出口位置決定,而不是使用交流道中心點的里程數。

**89-3補充中央社-2012/1/21
clip_image182
▲圖片 90 365-366k塞車是常有的。不過也不至於動彈不得。國十進入的匝道直接變成國一主線的第五車道,在到高雄A前這邊有雙向十線道的規格(2012/3/25)
clip_image184
▲圖片 91高雄出口,南下有四條路可以選擇。(2011/7/2)
在都會區,國道會直接以路名當作出口預告。不過你可以發現,在高雄,中正路、建國路、九如路都是同一個交流道的不同出口,而台北就不是了,因為台北各個出口根本是不同交流道,地點也不一樣。例如重慶北路為「台北交流道」,聯絡台北、士林、淡水,而建國北路為「圓山交流道」,聯絡台北、建國北路高架橋。汐五高架上的環河北路為「環北交流道」,濱江街為「下塔悠交流道」,提頂大道為「提頂交流道」。
不過現在這個牌子也有變化。
clip_image186
▲圖片 92黃色小牌「367A」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兩條路都要從A出口出去,但那個367B出去只有中正路,瑞隆路是在369瑞隆路匝道的出口,不是同個交流道,所以不應該裝上367B的牌子。(2012/3/24)
clip_image188
▲圖片 93筆者親自繪製的高雄交流道簡圖
第一個迎接的是建國路、九如路的出口。其實本來牌子不是長這樣的。下面給讀者比對剛拓寬後及目前牌面的不同。
clip_image190
▲圖片 94原本牌子是長這樣子的。建國路和九如路路名當時是標注在輔助牌的
clip_image192
▲圖片 95目前牌面直接標上路名,但是在建國路上面應該要標上台1戊線的藍盾牌。至於鳳山的指標現在另外用輔助牌標示(2011/7/2)
367A出口,往左往建國路,往右往九如路。先帶讀者看看九如路出口。九如路出口的車子常常回堵到364-363k左右,非常可怕。所以建議大家走建國路或是中正路出口。
clip_image194
▲圖片 96出口匝道(2011/7/2)
clip_image196
▲圖片 97從九如路下去,這裡常常是這樣塞車的狀況(2011/7/2)
clip_image198
▲圖片 98平面道路也有一堆車子。(2010/5/29)
為了避免交通狀況雪上加霜,規定台一線東向要左轉上國1北上及下交流道往鳳山的車輛都要經過迴轉道。左側則是右方平面道路往建國路跨過鐵軌的陸橋。
這邊號誌也有特殊設計。因為這邊車流會有交叉情形,所以左右車道號制是不同的。
clip_image200
▲圖片 99這張圖南方在上面。橫向為九如路,右側黑現為出口匝道。出口匝道車輛要往鳳山需要走紅色的廻車道。而黃色的路線是平面道路上陸橋,這會造成車流交織。
clip_image202
▲圖片 100避免二方向車流打結,平面道路停止線還特別寫上現在較少見的「越線受罰」字樣。但在以前這種字是很常見的。例如台南市東區虎尾寮的道路也有這種標字(2010/5/29)
clip_image204
▲圖片 101進入廻車道。指示牌同時寫上鳳山、楠梓。(2011/7/2)
clip_image206
▲圖片 102廻車道一景(2010/5/29)
clip_image208
▲圖片 103九如路為省道台一線(2011/7/2)
clip_image210
▲圖片 104通往建國路的匝道,可以看到主線當時(2012過年)塞爆了(2012/2/25)
clip_image212
▲圖片 105此處護欄都是這種紐澤西塊,也許是為了調整匝道方便吧。前方直接匯入右側平面道路。在這裡機車可以和高速公路在一樣高的位置喔。另外以前建國路出口是獨立的,為以前的367B。現在才整合在367A出口(2012/2/25)
clip_image214
▲圖片 106平常這邊不太會塞車。這是因為過年時稍稍有堵車情形(2012/2/25)
clip_image216
▲圖片 107在高速公路上及匝道上都有往鳳山的輔助牌(2012/2/25)
clip_image218
▲圖片 108建國路往鳳山方向(2011/10/8)
clip_image220
▲圖片 109建國路上的台1戊3k牌。這條是以前的台一線。在台一線改到九如路後,這邊就改成台一乙線。之後重新調整,這邊改成台一戊線,而台一乙線目前在台中(2012/2/25)
這篇記行就到這裡結束。這段路是筆者最常使用的路段,現在終於完成了他的紀錄。
台南通往高雄,至少需要50km。有了高速公路,讓旅客得以更快速地到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