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南北大動脈──中山高速公路系列:經濟起飛的開端-最早通車的高速大道(內壢-三重)(逆樁)

照片日期:直接標注在照片說明文字
clip_image002



  整條中山高,最早通車的路段就是三重中壢(嚴格說是內壢)段。1971年動工,1974年本段率先通車,成為華人地區第一條高速公路。這最老的一段,也經歷了多次改建,從原先雙向四線道變成六、八線道,改建機場系統等等交流道,而且還擁有車道數最多的收費站。等到五楊高架完工,又是一番新風貌。
相關資訊:
里程:內壢57k-三重27k
途經交流道:內壢、機場系統、桃園、林口、五股
速限: 100km/h
車道:中壢-機場系統雙向六線道,機場系統-五股雙向八線道,五股交流道主線雙向六線道,五股-三重雙向八線道
銜接高快速公路:國道2號(機場系統)、台64(五股)、台65(五股)、汐五高架道路(五股端)
clip_image004
▲圖片 1 筆者親自繪製的三重中壢段簡圖,其中標示中壢的黑色方塊為中壢服務區
  本文從中壢戰備道開始向北記錄。
clip_image006
▲圖片 2 中壢戰備道南下2012/7/15
clip_image008
▲圖片 3 中壢戰備道北上內壢交流道預告2012/7/12
clip_image010
▲圖片 4 筆者親自繪製的內壢交流道路線
clip_image012
▲圖片 5 中壢戰備道北上。在這段中山高可以看見許多廠牌的工廠。前方出口為B出口2012/7/12
clip_image014
▲圖片 6 內壢交流道南下第二入口,可以見到兩條高架開始降下2012/7/15
  內壢交流道北上有二次出口。出口B往中壢,出口A往大園。南下則只有一個出口、兩個入口。
**五楊完工後已經整併為一個出口。
clip_image016
▲圖片 7 內壢交流道下出口2012/7/15
clip_image018
▲圖片 8 南下拍攝橫向的匝道。本來的視野被兩條高架給鉗住了2012/7/15
clip_image020
▲圖片 9 南下,橫向為110甲。右邊往大園,可通往大江購物中心2012/7/15
clip_image022
▲圖片 10 北上,在高速公路旁本來的玻璃帷幕大廈顧盼臨風,被最近建立的高架一刀橫過去2012/7/12
  接著碰到了中山高最北端,而且是中山高為一雙向共用一間的服務區。這個服務區,南下北上都用同一邊,所以停車場大約是普通服務區一邊的兩倍大。
clip_image024
▲圖片 11 中壢服務區南下出口2012/7/15
clip_image026
▲圖片 12 中壢服務區北上出口。開下去後再從涵洞左轉才會到服務區2012/7/12
clip_image028
▲圖片 13 中壢服務區南下匝道2012/7/15
  前面圍住的地方以前並沒有圍住,可以繼續往前回到高速公路或左轉涵洞往北上入口。大約十年前開始用三角錐、紐澤西護欄圍,現在改成圖片這個樣子,用綠色植栽圍牆加上可愛的人物、小狗圖案。
clip_image030
▲圖片 14 從中壢服務區看五楊高架2012/7/15
  中壢服務區還有玫瑰後花園。只是筆者拍攝得這天非常炎熱,流金鑠石,不知這些花朵是否快被燒乾了。
clip_image032
▲圖片 15 充滿大小金字塔狀屋頂的主體建築12/7/15
clip_image034
▲圖片 16 中壢服務區的祕境2012/7/15
clip_image036
▲圖片 17 點點綴飾花圃的玫瑰2012/7/15
clip_image038
▲圖片 18 統聯客運候車亭2012/7/15
  天涼的時候,經過長途的車行,來花園走走似乎也不錯。現場還有一個招牌,上面印著陶淵明的詩。不過若弄一小塊菊花園再放上這首詩,似乎更為有趣。
clip_image040
▲圖片 19 陶淵明飲酒詩2012/7/15
clip_image042
▲圖片 20 高速公路入口,是中山高為一要標示方向的服務區往高速公路匝道2012/7/15
clip_image044
▲圖片 21 筆者親自繪製的機場系統交流道簡圖
  機場系統交流道是台灣交通的大樞紐。這個交流道原來稱做機場交流道,連接國道一甲直通機場。後來增建之後,把國道一甲加上新建路段改為國道二號。同樣是十大建設的中正機場在此與南北大動脈連接。
clip_image046
▲圖片 22 機場系統南下出口。這個牌子可以同時看到1,2,3號2012/7/15
  筆者記得以前並不會在這種文字出口預告牌放上國三梅花。以前應該是寫鶯歌。
clip_image048
▲圖片 23 機場系統北上出口2012/7/12
  這個交流道常常塞車,尤其是往西行方向。在尖峰時刻與國一主線塞成一團。五楊高架在機場系統交流道設有高架南北向和國二西行的出入匝道,紓解車流,讓來往台北與機場的車流更加順暢。
clip_image050
▲圖片 24 機場系統北上入口,以後上面會出現更多的匝道2012/7/12
clip_image052
▲圖片 25 機場系統南下主線,這是筆者第一次上高速公路的景象,只是這景象以後必定會有大改變2012/7/15
clip_image054
▲圖片 26 北上桃園交流道預告2012/7/12
clip_image056
▲圖片 27 桃園路段府照圖,南下拍攝2012/7/14
  接著是桃園交流道。這個交流道的建成,讓南崁變成蘆竹鄉最有發展的地方。而來往機場的貨櫃車也都從這邊接台四線往機場貨運站。在這附近也有長榮航空的大樓和貨櫃場。以前從遠遠就能看到長榮大樓,現在景觀則被兩條高架給妨礙了。
clip_image058
▲圖片 28 筆者親自繪製的桃園交流道簡圖
  桃園交流道,大部分用路者都稱它南崁交流道。也因為這樣,南崁這個小地名變成眾所皆知的地名。在十七世紀,縱貫道曾經過南崁,之後往八里、淡水再進入台北。而後來常用路線變成現在台一甲線那邊的路線後,這邊就較少人走。只是在民國六十年代,新的高速縱貫道又經過南崁了,而且還有一個交流道呢。
clip_image060
▲圖片 29 南崁交流道北上出口牌,少了交流道黃牌看起來有點怪怪的2012/7/12
  南崁交流道的牌子拼音從來沒換過。因為他們的拼音在四種拼音系統中都是一樣的。
clip_image062
▲圖片 30 桃園交流道北上出口。這個交流道本來是很空曠的,後來翠綠農田變成大型集合式住宅,現在又多了五楊高架及不知名的匝道,景觀大大改變2012/7/12
clip_image064
▲圖片 31 南崁交流道北上往南崁匝道。右邊可以接上台四線高架橋往桃園或是往經國路。右邊可以看到貨櫃場2012/7/12
clip_image066
▲圖片 32 桃園交流道,左轉往南崁2012/7/12
clip_image068
▲圖片 33 台四線高架橋西行,上面有往國一北上匝道2012/8/20
clip_image070
▲圖片 34 台四線新南路西行,原來交流道被上面的匝道給泰山壓頂2012/7/12
clip_image072
▲圖片 35 台四西行往國一南下入口。前方是長榮的大樓,是這邊的明顯地標。在當時這邊都沒什麼房子時,這是這邊比較高的地標2012/7/12
clip_image074
▲圖片 36 南崁,台四線西行2012/7/12
  順道一提,螺絲小姐要出嫁裡面羅思儀因為標案送件問題被抗議群眾砸東西的場景就在南下入口右邊小路的一間大樓前面,在特力屋賣場旁邊。另外,以前特力屋是個平面單層的家居大賣場,現在則蓋起大樓,集合各種家居店家及餐廳,改變經營型態。
clip_image076
▲圖片 37 台四東行,前右方的大樓旁邊那區塊大概就是連續劇的場景之一2012/7/13
clip_image078
▲圖片 38 改建後的特力屋2012/7/12
clip_image080
▲圖片 39 台四線東行往南下入口2012/8/19
clip_image082
▲圖片 40 台四東行往北上入口,左前方為台四線高架橋,跨過經國路口2012/7/13
clip_image084
▲圖片 41 早期交流道環狀匝道很少會等另一入口匝道會合後才進入主線。大部分都像這樣直接進入主線。圖為北上方向2012/7/13
clip_image086
▲圖片 42 北上方向,台四線西行入口由此匯入,前方準備爬上林口台地2012/7/13
clip_image088
▲圖片 43 本站曾經介紹過的桃6鄉道大坑路段就在右邊2012/7/13
  爬上林口台地這坡不是很陡,但很長。其中有一段沿著山坡建,北上比較低,南下比較高。
clip_image090
▲圖片 44 北上方向比較低2012/7/13
  在這段也可以發現五楊高架順著地勢建。南下方向高架和主線差不多高,北上則是比主線高一點點。而且這邊高架是採用土堤路段的。
clip_image092
▲圖片 45 土堤建法的北上高架2012/7/13
  到這邊坡度減緩,到了林口台地上方──林口台地。同時從山腳那邊爬坡的機場捷運也在此會合。
  這段爬坡的路常常塞車。有許多計程車或要避免塞車的車輛都走桃北2鄉道,但是那邊坡度很陡。
clip_image094
▲圖片 46 筆者親自繪製的林口交流道及週邊地區主要路線簡圖
  林口交流道本來只有A出口。但塞車嚴重,後來才建B出口。若要往長庚醫院,則要在A出口轉往龜山方向。這邊,高速公路剛好是林口與龜山的界線。長庚醫院及南亞工業園區都在龜山鄉的範圍裡。
clip_image096
▲圖片 47 北上方向B出口有文化北路的輔助牌2012/7/13
clip_image098
▲圖片 48 北上B出口通往文化北路2012/7/13
clip_image100
▲圖片 49 北上A出口預告。比起B出口預告,A出口多了縣道105的標示2012/7/13
clip_image102
▲圖片 50 北上A出口,和文化北路入口會合2012/7/13
clip_image104
▲圖片 51 北上集散道,靠右往A出口。上方為文化二路2012/7/13
clip_image106
▲圖片 52 北上A出口,前方往右邊轉向的高架是機場捷運。它會轉往台一線那邊2012/7/13
clip_image108
▲圖片 53 北上側車道一景。前方為文化一路,走廻轉道可往文化二路2012/7/13
clip_image110
▲圖片 54 北上文化一路入口2012/7/13
  爬到台地頂端,接著就是長途下坡,滑進台北盆地。兩大縱貫道,中山高從這邊和北76鄉道沿著山谷蜿蜒爬行,台一線與台一甲線則在東邊內路順著山壁曲折前進。
clip_image112
▲圖片 55 北上長陡下坡起點2012/7/13
clip_image114
▲圖片 56 北上高架越過主線,和南下高架會合2012/7/13
clip_image116
▲圖片 57 北上方向,可以看到造型特殊的橋墩2012/7/13
clip_image118
▲圖片 58 里程預告2012/7/13
clip_image120
▲圖片 59 另類的雙層五楊高架2012/7/13
  進入台北盆地前,我們會碰到全中山高最大的泰山收費站。隨著從雙向四線道變成雙向八線道,這個收費站經歷過大改變。但以後這個收費站也會隨著計程收費而消失,變成五楊高架與主線的轉接道。
clip_image122
▲圖片 60 泰山收費站預告2012/7/13
clip_image124
▲圖片 61 緊急滑行道靠右2012/7/13
clip_image126
▲圖片 62 長陡下坡路段終點2012/7/13
clip_image128
▲圖片 63 左側垂降的匝道就是北上的轉接道2012/7/13
clip_image130
▲圖片 64 原本壯闊的收費站被高架給分割成兩邊了2012/7/13
clip_image132
▲圖片 65 收費站北上近景2012/7/13
  讀者會發現,這個收費站的分隔護欄特別長。因為下坡路段常有重車煞車不及而撞上收費站。而且,這長途下坡從通車以來已經奪走許多人命,和三義伯公坑路段那邊的大斜坡都是中山高奪命路段。這也是為什麼在這邊收費站旁還要有緊急滑行道。
  以後五楊高架通車,在收費站廢除前,非ETC車輛必須在轉接道下來過收費站。
clip_image134
▲圖片 66 通過收費站,大型車在前方會合。左前方的大樓是黎明技術學院2012/7/13
  過了收費站,還會看到高公局匝道。這個匝道不是很顯眼。以後高架蓋完,內側車道車輛可能都不會注意到。
clip_image136
▲圖片 67高公局匝道北上出口2012/7/13
  筆者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張照片,拍攝位置就是高公局匝道那邊。這在曾大仁博士的道路工程簡報中有出現。網址如下:http://www.cie100.org.tw/100use/seminar/11.pdf,圖片在pdf檔中的第22頁(內文頁碼標示21)左下角。
**比較圖如下

 

clip_image138
▲圖片 68 北上一景,只是以前視野應該更好吧2012/7/13
  接下來就是筆者認為全中山高最複雜的交流道。
 
▲圖片 69 筆者親自繪製的五股交流道及周邊聯絡道路檢圖。本圖筆者是上傳原圖,方便讀者放大檢視。
  筆者在這邊特別解是筆者地圖的繪製法。橘色為離開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高架道路的匝道。綠色則是進入的匝道。細藍色線段代表普通道路。有的標示「陸橋」字樣的細藍色線段則表示陸橋。
  幹道路線部分,橘色為縣道,淺藍色為省道,粉紅色為省道快速公路,綠色為高速公路,深藍色為高架道路。
  路線交會部分,對於普通道路/省道/縣道的交會,都是平交路口,設有紅綠燈。快速公路/高架橋/高速公路和任何其它線段的交會都是立體的。而匝道與其它匝道/道路的交會,一般都是立體交叉,若是是平交路口則會加上紅綠燈的圖案。沒特別標示都是立體通過。
  另外,路線上特別標示加方框的箭頭代表遵行方向。
  另外,因為現場的道路為立體結構,有上層下層之分。筆者把上層繪製在中間,下層道路繪製在兩邊。
  這個交流道複雜的並不是交流道本身。而是隨著周邊的台64,65及台一線高架橋一一建成,加上特二號的高架橋,讓現場充斥高架,路線複雜。所以筆者把周圍的交流道也一起畫進來。
clip_image142
▲圖片 70 五股交流道南下預告,一次標上64,65兩個紅盾牌。可以看見右方大樓被高架給緊逼2012/7/13
clip_image144
▲圖片 71Wiki-早期的出口牌,南下方向
  這個交流道上面的公路編號便過兩次。最早是107甲,後來變成64盾牌,現在則是64,65兩個盾牌一次出現。
clip_image146
▲圖片 72 北上出口,五股、八里、台64靠左,泰山、新莊、台一線、台65靠右2012/7/13
clip_image148
▲圖片 73 接著是汐五高架道路的五股端,上面設有環北、下塔悠、提頂三個交流道,可以直接越過三重路段2012/8/16
clip_image150
▲圖片 74 汐五高架開始上升,五楊高架從兩邊夾住汐五高架,並且會合。以後這一小段上升的汐五高架應該會變成轉接道的用途2012/7/13
clip_image152
▲圖片 75 北上主線,變成雙向六線道2012/7/13
clip_image154
▲圖片 76 五股交流道南下主線入口2012/7/13
clip_image156
▲圖片 77 和台64交會,北上方向2012/7/13
clip_image158
▲圖片 78 跨越二重疏洪道,北上方向2012/7/13
clip_image160
▲圖片 79 三重交流道北上預告2012/7/13
clip_image162
▲圖片 80 筆者親自繪製的三重交流道簡圖
clip_image164
▲圖片 81 1974年通車的最北端,三重交流道,北上方向。筆者以為出口上面可以標上103及104縣道2012/7/13
  本文記錄到此。
  這段最早通車的路段,也是經歷過最多次改變的地方。1974年通車,在4年後,林口到機場交流道拓寬成雙巷六線道。在3年後,1981年,林口到三重變成雙向八線道,同年,林口到機場交流道拓寬成雙向八線道。1987年,林口楊梅路段拓寬始告完成。
  這是第一階段而已。等到第二階段五楊高架完工,這最早的路段將會有全新風貌。
clip_image002[1]
▲圖片 82高公局-國道之最

▲圖片 83 筆者親自繪製的桃園地區高快速公路網示意圖
clip_image006[1]
▲圖片 84 筆者親自繪製的基北宜地區高快速公路網示意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