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南19鄉道: 穿針引線,融匯三鄉鎮人文風景

南19鄉道: 穿針引線,融匯三鄉鎮人文風景

拍攝期間:110年1月。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南19鄉道。這條鄉道起點在學甲鎮,終點在佳里鎮(二者在直轄台南市底下改為區),全長約9公里。這條鄉道從以前就是聯絡學甲與佳里的重要道路。

 



▲圖 1 Google地圖:目前南19路線 (Google本身標示並非完全正確,請看我標之路線)



在民國55年的公路普查,他就已經是鄉道,但當時為大編號鄉道145丙。(意思是,有著縣道的編號,但資格只是鄉道,反過來,小編號鄉道就是有著鄉道編號,事實上是縣道,所以這不參考公報資料根本無法知道)


而當時的台19為145縣道。目前原145縣道改為台19,起點彰化,終點台南,而這條從學甲到佳里的路線改編為南19。


民國55年公報資料

路別

編號

名稱

起訖地點樁號

里程

鄉道

一四五丙

學甲-佳里

145線116K+891 

145線124K+857

九・三六四公里


本路線在民國55年的路線圖,可以注意到的是,在學甲市區當時這條路線有在某條路接到當時的145縣道,也就是說往北進入學甲,可能在濟生路一帶往東轉向華宗路。

▲圖 2公報民國55年145丙路線圖,取自公路邦網站。


目前路線如下。

路別

編號

名稱

起訖地點

里程

鄉道

南19

學甲-佳里

學甲鎮:學甲,信義路與174縣道中山路口

佳里鎮:佳里,忠孝路與中山路口

9.308 km


▲圖 3 南19起點大牌,從174縣道中山路口往南邊看。


▲圖 4 往北邊看,有養護路段排,會有這個牌子不知道是不是本身這條鄉道有被公路總局養護過?後面可以看到躲得隱密的新起點小牌。

▲圖 5 起點小牌。


每個星期三晚上,在這條南19鄉道起點往北方看,可以看到一攤一攤不同的攤商所組成的夜市。擺設的地點在已經停止營運的天仁工商周邊,規模不是很小。這個夜市原先擺在學甲鎮的市區,但是由於環境的影響,周遭民眾視為嫌惡設施,再加上而少子化的環境造成天仁工商停止辦理,因此這個夜市就改到這邊來擺攤。沒了年輕學生的人潮,但反而帶動了這邊的人氣,使得這個空間獲得另類新生。在這裡可以品嚐到各式各樣的美食,若有機會可以來這邊走走。順道一提,佳里傳統夜市是每星期四,沿著鄉道走到底,算是另類的夜市大道(不過不是在同一直線上就是了)。


▲圖 6 天仁工商正門

▲圖 7 天仁工商正門旁一景,拍攝處正是夜市。夜市擺攤範圍幾乎從學校側面到正面的區域都有,好幾條路都有擺攤。

▲圖 8 榜單停留在103年。

▲圖 9 新生路三民路口,天仁工商背面。周邊都是夜市。

▲圖 10 學校一景。

▲圖 11 南19往北延伸的信義路上的夜市,圖片往南邊看過去。

▲圖 12 信義路往北回望天仁工商。


從鄉道起點往南開始走,可以看到這裡的道路都成整齊排列,當年學甲鎮上都市規劃算是小巧精緻。離開了外環道寶發路,可以看到一作明顯的藍色外觀的橋樑,稱為華宗橋。這個橋樑可以看得出來原先只有一個方向的寬度,因為有雙黃線塗銷的痕跡。另外一側的橋樑是後來拓寬而成的,因此讓這座橋樑目前得以容納雙向兩快車道兩慢車道的規格。可以見到華宗橋的牌子是102年設立。


▲圖 13 北上,南19市區路段。


學甲台19爲華宗路,此處為華宗橋,都是紀念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為當地貢獻的鎮長陳華宗,可以看得出來,良好的都市規劃,使其能擁有成為鎮的條件。


▲圖 14 南19北上準備進入學甲市區一景。前方橫向為外環道保發路,往左右都可銜接174縣道,繞開市區路段。

▲圖 15 南下前往華宗橋,離開學甲。

▲圖 16 華宗橋南端往北望過去,將軍溪以南進入將軍境內。


通過了這個華宗橋便是一片田園景觀,為將軍鄉農地重劃區。往前走,會到一個叫苓子寮的聚落。根據地名檢索系統,為漁網之意。苓子寮即放置漁網的茅寮之意,或是供刺網漁撈工作的小屋。


▲圖 17 農地重劃區。


▲圖 18 北上一景。

▲圖 19 北上,突然拐往東北方,朝華宗橋前進。拍攝處後方是苓子寮中心。


▲圖 20 苓子寮聚落,北上方向,左轉南18/22西行,右後方往南22東行。前右方往南19北上。


這個聚落可以看到是一條重要鄉道的路口,連結南18與南22,分別往馬沙溝跟崁頭寮。往西邊南18與22是共線,過去之後南22會北轉。往東只有南22,會南轉,離開聚落後會再次與南19匯合。


在南19沿線可以看到巨大的將軍鄉路線圖供民眾參考。這個路口是當地廟宇保濟宮。根據我國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系統的顯示,寶濟宮的代天巡狩池府千歲神像,原奉祀於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十七都大崙庄。清領時期康熙年間護佑蔡姓先民渡海來臺。蔡氏定居苓子寮後,初供在蔡氏祖宅。至道光丁未年,由蔡氏捐地,信眾鳩資,始建廟宇於現址。由於有感王爺保國濟世之德,號曰保濟宮,名稱沿用至今。


▲圖 21 保濟宮。

▲圖 22 將軍境內路線圖。

▲圖 23廟內往西邊看,正對南18/22共線。

▲圖 24 南下路口預告,卻沒有把南22/18的關係清楚表示。

▲圖 25 往南下離開苓子寮,往北回望苓子寮。


這個路口也有傳統商店,供給行旅需要。


再往前走,離開了這個聚落,道路變得寬敞,心曠神怡,其中多為田園如稻田玉米田,夾雜零星的工廠。沿路可見,路牌指引著往漚汪。



漚汪是將軍最重要的聚落,但當時這個鄉鎮在命名的時候,並沒有取漚汪的名字,而是使用將軍。根據將軍鄉公所的網頁敘述,傳說將軍的名字與施琅有關。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清將施琅靖台有功,清廷賜跑馬三日為世襲業地,由今將軍區西隅的馬沙溝登陸起跑,經史椰甲社(由今將軍山仔腳)向東騁馳,不料至今將軍庄(一說「漚汪」)馬斷腳蹄,乃在此地建「將軍府」,所經之地的田園即為「施候租」,並建公館管理,最盛時期達十處。之後,施琅率施姓族人及吳王兩姓戚親入墾漚汪溪(將軍溪)南岸一帶,而形成「將軍庄」。


▲圖 26 漚汪中心也有路線圖。

▲圖 27 南19北上,漚汪市區一景,在將軍鄉公所前。(直轄台南市底下改為區公所)‘

▲圖 28 北上將要離開漚汪一景。


至於漚汪一名,有各式各樣的傳說,根據此處方圓美術館的記載,「歐王」或「漚汪」是西拉雅平埔族語音譯。然而老一輩口傳,「漚汪」地名由來,是為了紀念隨鄭成功來台的兩位駐紮在此地的將軍,一位姓「漚」,一位姓「汪」而命名的。事實上,荷蘭佔據台灣時即有漚汪社,明代暨清代大量漢人移入後,漸稱為「漚汪庄」或「漚汪堡」。而且歷史學者蔡相煇、顏尚文說:「鄭成功被封為招討大將軍,除了鄭氏父子,其他人都不可能僭用將軍的頭銜。」因此,平埔族地名一說較為可信。


▲圖 29 漚汪一處門牌。


漚汪也是北門區域一個重要的代表。北門這邊在文學上有一派別稱為鹽分地帶,自日治時期就有許多重要的文學作家。而台灣光復以後這裡也有當地人士組成詩社,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派別。


相關的文藝景點包括方圓美術館與香雨書院。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創辦人林金悔先生,為推動文化紮根,早有在家鄉興建「香雨書院」之夙願。而目前香雨書院為國立台南大學的博物館,裡面展示了許多北門區域重要的文學作家相關文物,包含他的手稿以及相關的文物周邊。此處風光明媚,值得一覽。而稍早提到的方圓美術館,根據台南市觀光網頁,此處為將軍首任鄉長黃清舞的故居-遂園,同時是黃老鄉長懸壺濟世的診所-遂生醫院。後來方圓美術館在此接手成立,環境清雅,也是保留當地文化重鎮。而在漚汪的市區有一個重要的廟宇,叫文衡殿。將軍區的行政中心也都在這裡。


▲圖 30 漚汪市區裡,南21上面的方圓美術館。

▲圖 31 這是出了漚汪市區,往南一處的香雨書院。

▲圖 32 香雨書院,那裡的詩橋正展覽童詩,作者為謝武彰先生。漚汪靠近南邊這裡是長榮村。


在將軍公所,有一可愛卡通人物圖像,為胡蘿蔔小子,拿著烏魚子與虱目魚。將軍盛產胡蘿蔔與蘆筍,此地土質鹹貧,儘管近年來在農會輔導下,大力推廣牛蒡、蘆筍、芝麻,但胡蘿蔔仍是此地重要特產。


▲圖 33 將軍鄉公所。

▲圖 34 將軍吉祥物。


在這裡,有些著名的店家,如雪利冰店與阿娥虱目魚粥。我個人吃過後者,以為不錯!


道路拐一個彎繼續往南前進就會到一個重要的路口,這個村莊叫長榮。這個拐彎的地方是漚汪的中心:文衡殿,根據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系統,本殿開基主神關聖帝君,原奉祀於福建泉州南安縣深潭里十八都,於明朝永曆十五年,李成追隨鄭成功渡海攜奉來臺。關聖帝君聖駕初時供於今將軍鄉嘉昌村北嘉李宅,因神威顯赫,附近居民倡議闢建公祠,遂於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奉聖駕擇定現址「獅弄球」穴及地,建廟公奉至今。這裡同時也是南21終點,往西北方連結將軍與台17。


▲圖 35 文衡殿。南19北上,在「藥」的地方續行,過去就是鄉公所。左斜前方為南21。禁止停車這邊就是漚汪國小正門。

▲圖 36 漚汪國小正門。

▲圖 37 南21終點。右轉往南19北上。

▲圖 38 回望文衡殿,這是北上方向,路口預告。


準備離開漚汪,往東邊轉南24就可以往佳里興(佳里鎮境內)。再往前,會遇到外環道路匯合回來的地方,那條路是通往將軍的一條道路。該外環道聯絡此處與南21,越過漚汪中心。


▲圖 39 往北上,接近南24路口。

▲圖 40 北上方向也有圖形指標。

▲圖 41 南24往佳里興約三公里。

▲圖 42 長榮社區意象,長榮大約是在南24這裡。


▲圖 43 北上,左前方為外環道往將軍,右方準備連接南24路口。


繼續往前走,其中在將軍農會加油站旁邊的小路就可以到達香雨書院。


▲圖 44 北上,這在漚汪南邊了,左邊加油站後面就是香雨書院。

▲圖 45 香雨書院入口。


▲圖 46 路邊一景。


離開了漚汪,就到了下一個聚落:番子寮,屬佳里境內。這個路段持續以寬敞的道路往佳里前進。中間會遇到南27鄉道往下營(佳里鎮的聚落),也會遇到南28路口,東往許竹圍(佳里工業區、北門農工與台19一帶),西往後港。


▲圖 47 南27鄉道預告,南下。

▲圖 48 南27起點,往西南方。

▲圖 49 往南,到達番子寮聚落。可以見到新的建案。


根據中研院文化處地理資訊專題系統,西元十五世紀之前,曾文溪,當時稱為灣裡溪,未改道之之初,台江沿線即是西拉雅族人所屬平埔族的發蹟地,而土壤豐腴肥沃、平坦廣闊富有水草之北頭洋,番仔寮,即為平埔族人所墊居墾殖。後續經過鄭氏時期拓墾,漢人聚落形成。


▲圖 50 南28鄉道。


進入了佳里,可以看到有一些新成立的販厝。再往前走就會遇到了南26鄉道。路口往右可以往佳里鎮境內的聚落下營,要注意,這並不是下營鄉的下營。


▲圖 51 北上方向,販厝。

▲圖 52 糖鐵遺跡,北上方向拍攝,原來的無電氣化平交道號誌在南下側。


▲圖 53 南26路口,北上方向,右前方往南19北上到番子寮。


從這裡開始,發現車輛越變越多,房子越變越多。地名牌顯示為佳里,表示從此我們進入了佳里的市區。佳里,是北門區域的市集中心,相關的高級中等教育機構如北門高中及北門農工也設立在此。


▲圖 54 佳里市區入口,南26在圖片看過去之右後方。


佳里鎮上規模不是很大,卻井然有序,有雙層環道。首先會看到佳里的外環道嘉北路與嘉西路。這條鄉道當時是要通達舊的台19線,所以可以看到道路仍然有里程牌。再往前走是內環安北路與安西路。


▲圖 55 南19忠孝路南下(道路轉向東南方),佳北與佳西外環道。

▲圖 56 佳北路南下,往左往佳里,往右往番子寮。


逐漸進入市區,可以遇到佳里鎮的運動公園及公園步道。步道雙側為公園路,全長約二公里多,晚上散步與運動都很不錯。


▲圖 57 南19忠孝路南下(東行),前方橫向為公園路,左轉可達國立北門高中

▲圖 58 公園大道一景,左方圍牆PMSH為北門高中 National Peimen Senior High School。


進入市區的範疇,右邊就是目前熱鬧的光復路。再往前就是佳里的行政機關,有佳里鎮公所(直轄市改區)、直轄台南市警局佳里分局,還有南區國稅局佳里稽徵所。北側為灌溉渠道蕭壟分線,為嘉南農田水利會管轄,經中央政府經費改善。


▲圖 59 光復路口,南19忠孝路北上(西行)。


▲圖 60 南下(東行)路側的南區國稅局佳里稽徵所,以及台南市政府財政税局佳里分局。


▲圖 61 警察局。

▲圖 62 佳里鎮公所。


▲圖 63 佳里分線一景,北上(西行)。

▲圖 64 蕭壟分線。

最後這條南19鄉道在中山路路口結束。這條路在佳里鎮境內的路名為忠孝路,在這邊也可以看到第一代的145縣道與舊的台19線,也就是延平路,會合的地方。所以忠孝路後來就稍微了延長一點點,但是南19鄉道的終點大牌仍然是在中山路路口之前。中山路為佳里最早發展的區域,而延平路是後來闢建的道路,目前也是熱鬧市街。


▲圖 65 南19終點大牌,南19字樣斑駁。前方橫向為中山路,更遠方一點點為延平路。


▲圖 66 往北,右側為延平路,左側為中山路,是新舊線會合。


▲圖 67 中山路南下,鄉道南19在右邊就結束了。

▲圖 68 延平路南下,往右側分出中山路。中山路是最早的145線,後來路線改成左側的延平路。後來145線改為台19。目前台19已經更改到外環道佳東路。

▲圖 69 中山路是早期街道,有許多老房子。


再往前是後來打通的忠孝東路,可以直接接舊的176縣道進學路往麻豆的方向前進。目前176縣道往西是與台19新線共線,到新生路再往西進入市區,而舊線走進學路、光復路再到新生路。


南19鄉道可能因為當時有公路總局的養護,起終點大牌非常齊全,而目前台南縣(改制為直轄台南市)把鄉道改為區道之後進行了許多鄉道的整理。目前北門一帶牌許多斑駁不堪的里程牌已經更新,起終點都有重新設立小牌子。


筆者覺得南19整條鄉道的養護狀況佳,許多路段有拓寬,所以這條鄉道為高規格。道路寬敞,駕駛起來或者是騎車起來都非常舒適,又可以飽覽田園風光。雖然這是一條鄉道,但他橫跨了三個鄉鎮,也是將軍鄉境內重要的道路,因此個人認為地位要比這個區域其他鄉道高一些了。


文化、美食、小鎮風情,這條鄉道有別於其他縣市的鄉道:許多都是省轄市周邊鄉鎮衛星城市之市區聯絡道路,或是鄉間田埂小路的性質。南19多了這些元素加上去,造就了獨特風情。串聯三個鄉鎮的南19,有機會可以沿著他,感受北門地區的人文風景與田園風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