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南45鄉道: 瞬息萬變的調皮稚子 (太西-八份) (含南45-1鄉道)

 

南45鄉道: 瞬息萬變的調皮稚子 (太西-八份) (含南45-1鄉道)

拍攝日期:2021/1/18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南45鄉道,在最近一次縣市合併的台南市政府整編前,屬於原來的南44鄉道。

    這條鄉道的路線很特別,彎彎曲曲,全部在西港鄉境內。但最近一次直轄台南市政府改編為區道之後,重新做路線調整:原來的南44與南45,基本上編號互換。所以今天要介紹的算是新的南45線的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民國55年公報資料:


編號

名稱

起點樁號

迄點樁號

里程

縣道

一七三

鹽水-九塊厝

172線15K+220  

九塊厝(檢查站門前)

三七・三九六公里

鄉道

南四四

太西-西港

鹽水九塊厝線22K+550 

145線129K+614

六・零二零 公里

鄉道

南四四-一

西港東-八份

鹽水九塊厝線24K+962

太西西港線3K+300

零・九二三 公里

鄉道

南四五

下中洲-檨仔林

145線128K+081

檨仔林(曾文溪北岸堤防)

四・六六二 公里


    記得讀上表要有一個小常識:145縣道是現在的台19線,173縣道從麻豆到七股九塊厝路段倒是沒變;而麻豆以北到鹽水是現在台19甲北段。我們可以配合當時政府繪製的路線圖(1964年《台灣省省道暨重要縣鄉道公路編號路線手冊》)看一下相對聚落位置。圖片擷取自公路邦網站整理,顯示的是145縣道西港路段。不過可以顯示,民國55年的公報資料有點怪怪的,南44終點應該在131K+205。這個南44路線就是從圖片左上角173字樣旁邊的路線開始,經過八份,往圖片右側走到西港字樣。而八份字樣底下另一條回到173則是南44-1。


▲圖 1民國53年145縣道路線圖,圖片上方是東邊。


    台南縣政府剛改制直轄台南時,把鄉鎮市改成區,當時公告的「區道」路線如下:


編號

名稱

里程

筆者說明

南44

港東—太西

4.618公里

西港鄉港東村173線路口,至西港鄉太西173線路口。

南44-1

西港-八份

2.445公里

則是從八份往南,回到台19路口西港。


    在2021/2/21從Google抓的地圖圖片,上面標示的正是這個版本。


▲圖 2 Google-2021/2所抓到的路線標示,是舊的路線。


    根據現場超新超閃亮里程牌顯示,目前南45起自太西173線,終點在上述原南44-1的終點接台19,長5.9公里,而港東到八份改編南45-1,全長1.3公里。


編號

名稱

里程

筆者說明

南45

太西-西港

5.9公里

西港鄉太西173線路口,到台19路口西港。

南45-1

港東-八份

1.3公里

西港鄉港東村173線路口,到八份銜接南45。



▲圖 3 筆者親自繪製的南45相關路線圖。


▲圖 4 中央是目前路線,左側是稍早路線,右側是民國55年路線。


    可見,民國55年的南44等於現在新編整條南45,南44-1等於新編整條南45-1。不知道會不會也有這層因素,新編鄉道想要恢復原有路線完整性呢?


    新的南45線,又包括原先的南44-1線,而原來南44的一部分,現在為南45-1線。這樣講起來很複雜,所以我們還是用舊的編號來介紹這條路這條路。你很難介紹他的起點或終點,因為他是一個ㄈ字型,主要是南北向,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才會不想把它繼續叫做南44吧。


    我們從西港的港東村(173縣道叉路口,比較靠近西港市區那裡)開始記錄。往東經過八份、東竹林兩個聚落,會逼近曾文溪堤防邊。但實際上,這條鄉道沒有跟堤防邊的南40鄉道互相連接 (不過有一小段一般道路可以連接),就突然左轉,往北,經過檨仔林這個聚落後,開始彎彎曲曲。這邊經過舊聚落,也通過了一些新的透天住宅區,最後再往西邊折過來,到達太西聚落,銜接縣道173。


    這條路的起點終點都在173,所以這算是一條同一鄉鎮的地區型鄉道,聯絡同鄉鎮境內的幾個聚落。這個聚落包括舊的聚落,也包括後來一些透天厝的聚落。沿途風景瞬息萬變,時而道路蜿蜒,時而穿過狹窄的住宅區,時而海闊天空,一望無際的田園景觀。在一望無際的路段,眾多的田埂小路縱橫阡陌,這條鄉道在這個路段也只是一條有標線,有柏油的田埂小路。在上面停下來,感受空曠與鄉間的空氣,感覺非常舒暢,有種念天地之悠悠的感覺。人生能有多少時間,在遼闊田園大口呼吸呢?


   我們就從西港港東村開始看照片,加上地名檢索系統的資料,來觀賞每個聚落的景觀。


▲圖 5 173縣道南下,靠近南45-1路口。其實在2021年1月,那裡的所有其他指標牌全部都還是舊路線,只有里程牌有更新。

▲圖 6 從173縣道北上,則可以往右邊斜斜進入原來的南44起點,現今的南45-1起點。

▲圖 7 起點行政區為港東村(縣市合併後改里),指示牌也提示可以往八份聚落。


▲圖 8 往西邊回望起點的分離式指標。


    首先,173縣道逆樁(北上,實際上往東北方)方向,由南往北,可以看到一條斜斜的路。走過去是一個重要的廟宇牌樓:姑媽宮。在這個廟很有趣:為了避免民眾戲水,上面寫神明指示不可以戲水!這裏也展示出一個傳統的文化聚落景觀:草蓆產業、鯉魚公信仰。根據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本姑媽宮創建於明萬曆八年,也就是西元1579年,供奉『鄞、何、李、紀』四位仙姑,據記載歷經十次重建。


▲圖 9 姑媽廟在鄉道南45-1北側,廟埕廣場可見草蓆裝置。

▲圖 10 草蓆文化與西港的鯉魚公信仰。


▲圖 11 嚴禁釣魚戲水放生。水溝後方就是南45-1,右方往起點,左方往八份。


    四仙估亦尊稱為仙姑娘媽,亦稱姑媽婆,於乾隆二十一年因神威顯赫,普濟眾生之風聞傳遍大清帝國的大陸,而承高宗帝勅賜下馬樟牌一面文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你可以在這個地方的石頭看到這些文字,當然,原蹟已遭清朝時期的曾文溪吞噬。


▲圖 12 南45-1進來後,左轉,左側為裝置藝術廣場,前方直直走就是姑媽宮。右側可見下馬碑。


▲圖 13 南側一處小路,都是稻田景觀。


    這一段鄉道,筆直,有路肩(路邊粗白線以外的空間很足)。但是,再往前,若沿著中央分隔線,你可能就從此離開我們要走的路線了!原先經過拓寬寬敞的道路突然縮小,往右轉,你就以為這是原來的路。但原先這條鄉道的路線,必須在稍微右轉後,立刻左轉一條更小的路。以上「起點牌樓」到這裡,目前改為新南45-1線。


▲圖 14 筆直道路,往東邊前進,準備進入八份聚落。


▲圖 15 路變小,在那個反光鏡右邊的小路就是以前南44鄉道的路線,也是今天南45-1鄉道的路線,卻沒有任何指示。(原南44路線我是參考戶外生活的地圖)


▲圖 16 多肉植物這個指標走進去就對了。


▲圖 17 回望剛才轉進來的地方。


▲圖 18 八份聚落一處門牌。


▲圖 19 走進來後,會出現一個小叉路,選擇右邊那條比較小的,一直走,可見南45-1 1公里處。見到圖片遠方有一堵牆,稍微往左拐,再沿著那堵牆往右彎才是正確路線。


▲圖 20 過了那堵牆,往東邊,走過來遇到這個路口右轉,是鄉道南45-1路線。原先的南44繼續往前。


▲圖 21 往西邊回望來時路。我們是從圖片遠方那個黑色房子處,圖片的左方拐進來的。


    不過奇怪的是,走過來,理論上應該會看到南45-1終點,接下來就是新的南45線了!但是更新的鄉道南45-1線的終點卻不在這裡。我在這裡繞了一會,在另一間廟宇:八份天聖宮的背面,右轉,才赫然見到南45-1的終點!

 

▲圖 22 上述路口往南邊望,是八份天聖宮背面,南45-1終點牌就在那裡。


    老實說我原先在這裡繞了半天,找不到正確的道路,看google map那大小並沒依照實際比例去繪製的圖,走到了天聖宮的正面,看到這張南45-1終點牌,才知道原來南45跟南45-1的的交匯點移到了天聖宮的正面。以往南44與南44-1交接的地方,應該在那個多肉植物的牌子。


▲圖 23 走到八分天聖宮正面,看到南45-1終點牌。


    八份天聖宮,根據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本宮主神溫府千歲,繫於明朝永曆八年(西元1654年),隨先民由浙江溫州府渡海來台,先落址於安平四年,後遷址至四草三年,隨後又遷移至西港荔枝林,由鄭氏祖先供奉。後與當時之姑媽宮庄、八份庄、東竹林庄共同建廟於姑媽宮庄,廟名為懿德宮(姑媽宮),也就是我們剛剛遇到的那間姑媽宮。


▲圖 24 天聖宮正面。圖片往東北方拍攝。


    爾後因環境變遷,荔枝林庄、姑媽宮庄因人口外移而沒落,懿德宮(姑媽宮)因而荒廢。溫府千歲改由八份信眾供奉,設壇於民宅,於陳茂盛、陳和美昆仲家中,並增奉楊將軍、魏將軍護駕。由於神威顯赫、澤被眾生,信徒逐漸增加,於民國七十四年經謝鬧得、陳金成、陳進生等耆老極力奔走,徵得王松枝先生同意,提供土地建廟於現址八份東隅,名為「玉勅天聖宮」,並增奉天上聖母、吳府千歲、薛府千歲、千里眼、順風耳諸神。


▲圖 25 八份天聖宮路線圖,原先南44從廟的背後過去,現在南45-1從廟的背後往東,再往南到金爐旁邊。而南45則特別從廟的前面經過。


    天聖宮正面的路,就是平行於我們要走的舊路線,路比較大條,但往東經過一個路口,滿是野狗在地上趴著,我完全不敢探路,看地圖,那裡也不是原先南44的路線。所以我左轉往北,遇到原先天聖宮背面那條路,再右轉往東,見到了南45的里程牌。原來,南45新路線,改成從天聖宮正面,走個「S」型,回到以前的南44舊路線。從這裡開始,我們就沿著南45北上,算是逆樁,從3k走到0k。


▲圖 26 天聖宮背面那條路往東邊望過去,就是以前南44繼續往東的路線。


▲圖 27 天聖宮前面那條路,往西邊看。


▲圖 28 天聖宮前面的道路,往東邊看,可見到南45本線3k牌。


▲圖 29 繼續沿天聖宮前方道路往東,遇到一個路口,指示牌往左寫往三合寮,往右往港東。圖片經過加強對比與亮度才看得到上面寫什麼。那個路口過去路中央躺著好幾隻野狗,我不敢過去,就在那個路口左轉往北,再右轉接回以前的南44往東。


▲圖 30 剛才天聖宮前面往東遇到的路口,就是這條南北向道路。本圖往北拍攝,前方閃黃閃紅單顆燈的路口就是那個路口。往左往南45往八份天聖宮,而南45本線則要往前,到一處小路口右轉往東。本圖往後方走可以走到南40,往前走到底則是南44。


▲圖 31 上述的道路,走到路口,往右是南45往東,往左則是如圖所示,回望我們從南45-1過來,若直直往東走的路線。這裡好像養鴿舍不少。


    這個關鍵路口車不多,但是很遼闊,水稻、玉米等不同的作物,空曠的田野,富足而舒暢。


▲圖 32 繼續沿著南45在上述路口右轉,進入東竹林。


    進來之後,這是另一個聚落,叫東竹林。這個聚落道路縮小,兩旁都是房子,綠樹成蔭,但忽然,房子都不見了,就進入廣闊的平原區,直直往前,道路變大,也直接看到了曾文溪河岸堤防以及河岸旁的南40鄉道。你若沿著這條大路就接到南40了。不過,南44舊線(也是南45新線),在快要接觸到南40的時候,突然左轉,又是一片海闊天空的景象,非常美麗。這唯美的景象令人駐足。有時,地上有些泥濘,是耕耘車輛駛過的痕跡。


▲圖 33 2.5k牌往西邊看,這個方向是順樁的,因為這算是南45的南下。這裡正在東竹林聚落當中。這個里程牌的出現,也證明在剛剛那個地方,南45要走S型。


▲圖 34 東竹林聚落當中,往西邊看。


    東竹林,根據地名檢索系統,過去此地莿竹林遍佈,故名。至於為何會有「東」方位出現,已無人知曉,但目前有兩種推測:其一,與位於八份之東有關。昔日東竹林和八份及已散庄的荔枝林合稱三角頭,共同祭祀,關係密切,由來已久。其二:此地和烏竹林,也就是我們若是沿著新南45線,舊南44-1在八份往南走的話會去的地方,的莿竹林連成一氣,因位於這片竹林的東半邊,故曰東竹林。


▲圖 35 南45往東,這裡要立刻左轉。前方是曾文溪堤防,橫向是南40,往右邊往西南方前往西港大橋。

▲圖 36 南40西行,靠近上述南45與南40逼近處的預告。剛才提過,現場只有里程牌是新的編號,其他地名指示牌都是原先的編號,因此是南44。


▲圖 37 從南40西行右轉進來,雖然已經不是竹林了,但蒼穹蓊鬱,使得這個聚落綠意環繞,大樹綿密成樹叢狀成為東竹林聚落的特色。


    從起點到這裡,相信你會有感受:要找到這條路並不容易!因為每個轉折的路口,都沒有任何的指示,而這些路口間隔都只是100公尺到300公尺不等的短距離而已。短短的,就突然又拐進另外一條路,所以只靠500公尺一枝的里程牌根本無法好好地沿著鄉道走(更何況.5的牌子還沒有鄉道編號)。一定要事先探勘好道路,才能正確地走在鄉道。


    我到了這個一望無際的平原,駐足,觀賞耕耘機與白鷺鷥,欣賞天地遼闊美景,心中舒暢,人、動物、天空呈現和諧景觀。白鷺鷥能夠把土壤翻出的蟲子吃掉,跟在耕耘機,顯示其智慧,人們也能輕鬆除蟲。


▲圖 38 南45轉往北,2k處,阡陌縱橫的水稻田,棋盤狀道路與土地一望無際。

▲圖 39 南下方向,水稻田芽苗初長,水如明鏡。

    剛剛那一眼望過去,每條道路都盡收眼底的景觀維持不久,重要的十字路口就出現了:是目前的南44鄉道。這個就是南44跟南45的交叉路口。主客異位,兩者互換,變成現在的景象:南北向的現在叫南45,東西向的現在叫南44。而新南44線(原45)往東走是一個重要的廟宇:鳳安宮。可以看到目前佳里奇美醫院設了一個布條,是失智照顧據點:讓輕微狀況的失智老人有地方可以和人群互動。


▲圖 40 南45北上方下,南44路口。分離式指標牌的編號仍是舊的。

▲圖 41 南44東行的預告。


▲圖 42 南45南下與南44路口預告牌。

▲圖 43 南下1.5K。


    回到我們的舊南44:再往北走,準備進入另一個聚落,道路開始蜿蜒,到某處,你可能會以為是新舊線的區別,但是一直走下去,一條路直直往左前方(西邊)前進,我們的路卻是彎彎曲曲,時而靠近,時而疏遠,到最後到達完全不同的地方,進入了下一個聚落。這個是檨子林聚落最密集的地方。


▲圖 44 北上方向一景。


▲圖 45 繼續往北,會出現這個景觀,南45取道右側,稍微往西邊偏後,繼續往北。圖片往西北方拍攝。


▲圖 46 取道上圖右線,接著這條路又會逼近左側的筆直道路,但突然又往北轉,進入檨子林聚落一處密集處。


    根據西港鄉公所網頁,檨仔林其實就是台語所說的芒果林,以往這附近是有芒果樹林的,但隨著曾文溪改道、日治時期以堤防約束溪流,景觀早已不復存在,而這地名卻留下來讓人懷古幽思。


▲圖 47 北上方向,1K。


    這裡有兩間古早味的雜貨店,可以見到穿梭在鄉間的貨車司機購買飲料。在這裡道路彎彎曲曲,時而左轉,時而右拐,蛇行一般,穿梭了舊的聚落,也經過了一整排新的透天厝。騎車在這個地方的話可以感受到轉彎的驚喜,你不知道下一刻迎來的是怎麼樣的風景。


▲圖 48 檨子林一處傳統雜貨店。


▲圖 49 從上述雜貨店繼續北上,沿著道路左彎才是鄉道之北上走法。圖片往東邊拍攝,回望轉彎過來的景象。


▲圖 50 上述轉進來後,立刻右轉往北。此處的門牌地址已經是太西。


   調皮的孩子東躲西藏,在農田縱橫穿越,聚落中忽左忽右。一處大轉彎,會出現太西北極殿。根據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系統,這間廟可以追朔到天啟丙寅年,1626年,由鄭氏部隊的丁泰在福建省彰州府龍溪縣,帶著自二十九都白石堡隨身帶來玄天上帝神像(大上帝),渡海來台。他從台灣早年港阜頭庫,登陸住進潭底庄(太西),隨後神明經世代奉祀,地方人眾,盛世一時。後來再塑觀音佛祖、清水祖師、田都元帥。


▲圖 51 太西聚落北上一景。

▲圖 52 往北上方向,道路變成往西邊了。突然又右轉,往北。右側為北極殿廟埕廣場。


▲圖 53 太西北極殿。


▲圖 54 在北極殿轉往北一景。都是販厝。鄉道往北前進,突然往西邊轉,準備迎接南45起點。


▲圖 55 販厝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相對較新住宅區,地址都是太西。


▲圖 56 太西住宅區。往南拍攝。


    至於太西地名,根據地名檢索系統,也是跟丁泰有關。丁泰入墾此地,並在此地當製作牛犁的師父,故庄人皆稱他為泰師。日治時,泰師被寫為太西,沿用至今。太師的台語發音,不正是跟太西極為相似嗎?


▲圖 57 往鄉道起點前進,往東拍攝販厝。


    最後,道路變寬,穿過一條稍大馬路路口,就到了舊南44終點:太西,銜接173縣道,也是新南45的端點:有新的南45起點牌。這就是舊南44,從港東到太西的路線。


▲圖 58 大路口往北拍攝,直通173縣道。


▲圖 59 大路往南拍攝,走到底就是在檨子林附近,與南45分道揚鑣的那條筆直道路。其實這裡除了這條鄉道,剩下的都是大條筆直道路,因此鄉道本身車流反而比較少。


▲圖 60 南45與173縣道路口。


▲圖 61 南45起點。


▲圖 62 173縣道南下一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